朱亚夫:从最近签署的《美乌矿产协议》 看美国新殖民主义的面目 - 昆仑策
-
朱亚夫:从最近签署的《美乌矿产协议》 看美国新殖民主义的面目
2025-05-06
美乌矿产协议
人们记得,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1 月20日重返白宫之时,曾大言不愧地说;上台100天,俄乌将签署和平协议,迎来和平!100天到了,一纸协议从大洋彼岸向世界公布了,人们定睛细看,方知不是什么俄乌和平协议,而是《美乌矿产协议》,俄乌冲突则打得更激烈了!
从2025年5月1日签署的《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即“美乌矿产协议”)来看,美国通过经济手段对乌克兰进行资源控制的行为,被广泛批评为“21世纪新殖民主义”的典型案例。我们细读有关条文,现在且从协议的名称、条款、时机等三个方面,剖析美国新殖民主义的面目:
首先来看名称,这次签署的美乌矿产协议,名称改为《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改得冠冕堂皇,人家是来为满目疮痍的乌克兰“重建投资“,这多像“和平使者””;若说“矿产协议”,难免有出卖资产、卖国殃民之嫌,现在冠于“重建投资”,漂亮多了。然而撕开其 “重建援助”和“民主支持”的包装,其实与殖民时代的“文明开化”叙事如出一辙,漂亮外衣掩盖不住狼子野心,麒麟皮下露出的是其资源掠夺的本质。试看,协议要求乌克兰修改《矿产资源法》,取消外资持股限制,赋予美企“治外法权”,这直接违反联合国《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宣言》(1962年)关于资源主权不可剥夺的原则。
特朗普在协议签署后,宣称美国可通过协议获得超过3500亿美元收益,远超其对乌援助总额720亿美元。这里多说几句,泽连斯基曾对此援助总额提出质疑,并天真地诘问特朗普:当时不是说无偿援助么?怎么现在要还啦?而且还翻倍?特朗普冷笑回答:你还真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一席话暴露其新殖民主义的嘴脸,正如俄罗斯学者所言:“美国的民主灯塔已倒塌,露出的是资本贪欲的獠牙。”
其次来看协议条款。根据协议,乌克兰需将未来矿产资源收益的50%注入由美乌“共管”的基金。说是“共管“,但美国通过技术标准、资金杠杆和决策权(基金5名董事中3人来自美国)掌握实际控制权,还是美国说了算。更有甚者,协议规定乌克兰需优先偿还美国提供的债务本息后,才能获得基金收益的50%,实质上将乌克兰资源收益长期绑定为美国资本服务。而且,美国将此前对乌军事援助重新定义为“贷款”,要求乌克兰以未来资源收益偿还,形成“资源换军援”的隐形逻辑。乌克兰外债占GDP比重可能突破90%,经济重建资金被长期抽血。 协议还规定基金利润需先扣除“管理费用”(按市场价计算),剩余部分优先偿还美国债务,最后才与乌克兰“五五分成”。这种设计使美国资本通过规则优势实现超额收益,而乌克兰要承担开发成本与风险。
协议不仅涵盖矿产开发权,还涉及公路、铁路、港口、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甚至赋予美国对乌克兰能源项目的“优先购买权”和否决权。例如,乌克兰若向中国或欧洲出售资源需经美国同意。这种对经济命脉的全面控制,远超一般经济合作范畴,接近殖民时代对殖民地资源的系统性掠夺。由此可见,美国通过国际协议的法律外衣,将传统殖民主义的直接占领转化为“规则主导权垄断”。协议中“共管基金”的“形式平等”掩盖了美国实际控制权的失衡,类似19世纪列强通过条约体系对半殖民地国家的经济控制。因此《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是美国“制度霸权”与“危机套利”结合的典型样本,其核心是通过规则设计实现资源控制、债务绑定与政治附庸化。
再次来看协议签署的时机,俄乌冲突三年,人们看到乌克兰卑躬屈膝地配合美国的每一步棋:从放弃中立、倒向西方,到不停喊打喊杀、拒绝和谈。然而这一系列表忠行为并没换来对方应有的尊重和平等对待,反而让乌克兰深陷泥潭。乌克兰现在山河破碎,满目疮痍,民不聊生,若论资产,唯有山野“矿产”而已。军事上更是岌岌可危,要打打不过,要和身不由已,今年春季美国以切断星链、暂停军援、改选总统等威胁、施压泽连斯基签署协议。例如,2025年3月美国暂停情报共享,导致乌军库尔斯克溃败,以此来迫使泽连斯基妥协。美国乘人之危,迫人签字,使用这种下三烂的伎俩,充分暴露了美国新殖民主义的嘴脸。美国通过国际协议的法律外衣,将传统殖民主义的直接占领转化为“规则主导权垄断”。协议中“共管基金”的“形式平等”掩盖了美国实际控制权的失衡,类似19世纪列强通过条约体系对半殖民地国家的经济控制。
美国在乌克兰深陷战争时推动协议,领先一步地利用其“生存脆弱性”迫使其出卖资源,由此排除了欧洲其他国家插手乌克兰资源,完全是“美国优先”原则的赤裸体现 。协议规定若乌克兰未来收复俄占区,相关资源收益的66%仍需注入基金, 足见美国对长期利益的攫取。至于乌克兰心心念念的“安全保障“,协议则避而不谈。其实将自家的”安全“,寄托于他人身上,本身就没有”保障“而言。对乌克兰而言, 此协议无疑是城下之盟:协议一签,乌克兰从此失去了政治、经济的自主权,只能在美国主导下苟延残喘,对此卖国殃民条约,乌克兰议员批评协议比早期版本更苛刻,基辅美国大学校长谢列梅塔就直言“乌克兰从此沦为美国殖民地”。
倒底是“重建”协议,还是卖国条约?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