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中国崛起是21世纪最重要的国际政治现象之一,实力对比的转变引起国际格局的变化,这一变化又驱动国际秩序的逐渐调整。随着中国崛起并成为亚太地区主要经济引擎,美国在该地区愈发依靠军事实力来发会影响。然而,中美分别为亚太地区提供经济与安全的公共产品仅是双方实力对比的结果,而非双方主观意愿。中国经济发展将带动军事实力增强,而美国凭借暂时地位不仅希望稳固军事优势,还意图扳回失去的经济版图。 实力消涨是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原因,川普上任后延续中美战略竞争态势提出针对性明显的“印太战略”。近10年的美国战略中,东南亚地区都是关键抓手,无论是经济、安全抑或是南海问题。东南亚国家在中美之间的立场很大程度反应了两大国的战略得失和未来前景。 近日,专门研究美国安全问题的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发表报告,称东南亚已成为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最具争议的空间,鉴于中国成功通过经济纽带获得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美国应重新审视对待该地区的态度,美国推行的“航行自由行动”几乎已经失效,所幸时间还不晚,美国可以联合日本挽回颓势。 易评君就原文主要内容进行翻译,以供参考:随着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竞争加剧,东南亚已成为一个有争议的空间。该地区地缘政治取向仍然不稳定,其位于中国不断扩大的外交、经济和军事影响力的前沿。中国对东南亚采取了资源充足,政府间合作的方法,旨在将该大部分东南亚地区纳入其影响范围。依托大量基础设施投资,中国占据了重要的经济地位,其在安全和政治领域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中国已经与东盟国家建立密切联系并有效实施了分化政策,使美国在东盟打入楔子方面进展有限。 东南亚国家在公开支持美国政策方面普遍比较犹豫,目前,它们没有全面认识美国经济战略,这一战略(印太战略)是替代中国贸易和投资的经济方案。美国为东南亚许多国家提供更强大防御能力的努力充其量只能在2030年之后产生有意义的红利。 现在是时候重新审视美国对待东南亚的方式了。奥巴马时期美国对这一地区的重视达到高潮,但在特朗普上任初期一度失去动力。2017年初美国退出TPP后其国家形象明显降低,自此之后,美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如果不能让东南亚与中国做对,那么美国与中国竞争的努力成效就会打折扣。 随着美国重新重视东南亚,印太地区及其他地区的盟友和伙伴可以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日本在东南要长期存在的经济和外交影响力。未来,美日两国除了协调对东南亚战略外,还有足够空间来开展联合行动。 东南亚国家定位尚未固化,其处于印度和太平洋之间的枢纽位置,美国和日本将东南亚视为“自由开放之印太战略”的关键试验场。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和扩大军事影响力是其试图挑战美国主导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最明显例子。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和平与武装冲突之间的“灰色地带”游走策略已经使美国、日本提及的自由开放愿景成为一种反应迟钝的态度。美国在南海开展了更多的定期“航行自由”行动(FONOPs),越来越多的盟国参与进来包括法国和英国,然而,这些活动并未阻止中国提高军事影响力的行动步伐。
易评君对这份报告的最大感受是美国始终怀抱一种俯视与施舍的态度在处理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这种俯视态度一方面源于实力,另一方面源于价值领域的“迷之自信”,这种自信不经过论证而天然存在。对比中美在东南亚的做法可以看出,中国在各领域务实下功夫,而美国则浅尝辄止。 美国认为东南亚可以联合的逻辑出发点是该地区对中国的恐惧,然而这种似是而非的意识不能作为外交政策的制定基础。远交近攻、两头下注是中小国家在面对大国时的普遍做法,美国既不想许以重利又不想放下身段,“策反”东南亚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来源:昆仑策网,转自“易军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