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小乞丐跟在他后面吹着口哨向他讨点钱,“杜月笙并不生气,吩咐手下多给点。”(说明杜月笙是多么“善良”) 他当初跟着其老大黄金荣混的时候,黄的鸦片被人偷了,黄都没办法解决,“杜月笙找到偷烟土的人,只说了三句话,烟土就回来了。”(说明杜月笙多么“有本事”) 黄金荣当初带他到赌场赌博,他赢了2000大洋,他没有拿出吃喝嫖赌,而是把钱“全部分给了一起闯江湖的弟兄们。”(说明杜月笙是多么“讲义气”)
该文还将杜月笙在抗战期间支持抗战也予以了特别描述。 简而言之,全文充满了对杜月笙的敬佩之情,赞颂的词语随处可见,甚至特别推崇:“做人要做杜先生”。 二、真实的杜月笙 杜月笙,名镛,号月笙,原名杜月生,1888年8月22日生于江苏川沙(今上海浦东新区)。 1902年,杜月笙进入时为青帮上海龙头的黄金荣公馆,负责经营法租界的赌场“公兴俱乐部”。 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生意。 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 1927年4月,杜月笙亦担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顾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和行政院参议。 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 1929年,杜月笙创办中汇银行,涉足上海金融业。 1949年4月,杜月笙前往香港。 1951年8月16日,在香港病逝,终年63岁。他非常疼爱身边的女人,“女人是用来疼的“。他与孟小冬的长达十多年爱情故事可谓浪漫且“动人”,直到50年到了香港准备移民美国“全家需办理27张护照”时,才宣布“办护照的事情暂停,赶快把我跟阿冬的婚事办了。” 致使移民没办成。(说明杜月笙对女人是多么的“疼爱”) 他虽然不识字,“但他知道识文断字是本领,喜欢让别人叫自己杜先生。”(说明他是多么“重视文化”) 他在上海法租界工人大罢工时,他与法国人谈判最终“将工资提高了75%。”(说明杜月笙是多么“体恤工人”) 在他弥留之际,因为他“一生仗义疏财。到了香港常常倾囊散财帮助难民。”所以,“临终前仅剩11万大洋。”(说明杜月笙是多么“慈善清平”)
“到1927年,正如上海警察史学家弗里克·威克曼所注意到的那样,没有青帮的允许,几乎没有什么非法的东西可以经营。而那些藐视它的人很可能发现他们会遭到枪击、绑架或者被人用水果刀挑断脚筋。每逢中国的春节,杜(月笙)会邀请重要的毒品商人参加聚会,并且告诉他们付多少保护费。而那些未能付钱的人会发现有一副棺材被送到了他家以示警告,有时候还会有抬棺材的人。
收保护费、不服就恐吓、试图揭露就杀人这才是杜月笙“有本事”、“慈善”的真相!在一次迷雾重重的事件中,杜不喜欢的三个法国官员,在吃完他为他们而设的以来自宁波的蘑菇为特色的晚宴后不治身亡。这个歹徒的黑手到处都能看到。蘑菇宴事件之后不久,一艘载有有关租界地毒品交易报告的驰往巴黎的船只在印度洋失火沉没。报告丢失了,而且死者中有一名著名记者阿尔伯特·伦德莱斯,他曾宣称将把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带回家。自然而然,沉没事件应归因于杜。显然他是那个任何意欲控制上海者都必须与之打交道的人。”